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3
编号:13657527
CT引导下肺部微结节(≤1 cm)同轴活检术临床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3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同轴活检术对肺部微结节(≤1 cm)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对78例肺部病灶直径小于1 cm的微结节进行取材活检,穿刺活检结果与手术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总诊断准确率为92.3%,本组中该方法对恶性结节诊断敏感性为88.5%,对良性结节诊断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1.3%。气胸发生率为19.2%,出血发生率为1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胸膜距离(P=0.004)和胸膜-穿刺针角度(P=0.012)是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病灶-胸膜距离是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9)。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对肺部微结节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 CT断层扫描; 同轴穿刺; 经皮穿刺活检术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021-03
, 百拇医药
    我国癌症发病率排名第一的为肺癌,此疾病的死亡率也很高,故现今多提倡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也是预防此疾病的关键[1]。影像学检查对肺部小结节性病灶的定性诊断价值有限,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并确定病变的组织来源[2]。虽然在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已成为一种常规并且快捷有效的检查方法,然而经皮肺穿刺活检仍是一项有创检查,出血和气胸是其常见的并发症[3]。本文对肺部微小结节(≤1 cm) 78例同轴活检并发症发生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探讨与其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减少或避免肺部小结节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3月-2013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胸部CT发现肺内微结节(≤1 cm)患者共78例,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31~79岁,中位年龄49岁,平均(52.1±11.3)岁,术前患者凝血功能正常。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患者的流行病学、病灶和穿刺特点见表1。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1.2.1 穿刺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64排螺旋CT根据肺内结节位置选择合适体位,一般扫描层厚为3 mm,并以距离病灶最近的体表部位定为穿刺点,在CT图像上测出进针的深度和角度并根据金属标记和CT机扫描架定位灯完成穿刺点体表定位。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根据事先设计的方向和深度进针,当标记刻度达到预定的深度后再次扫描了解针尖有无达到病灶位置,当针尖位于病灶内时,根据病灶大小选择切取组织块的长度,将切取的组织取出后放进装有4%甲醛固定液的器皿中,直至取出较满意的组织。所有过程均选择用19 G同轴活检针(Tru Guide,Bard,Tempe,AZ,USA),当活检针位于病灶内时,拔出针心,接20 G切割针(Magnum Needles,Bard)进行活检。术后常规扫描穿刺区域,观察有无气胸或出血等并发症。

    1.2.2 诊断标准 恶性结节诊断标准:(1)手术证实;(2)PET-CT证实;(3)经临床和随访证实其病程发展为恶性肿瘤。良性结节诊断标准:(1)手术证实;(2)PET-CT证实;(3)随访>1年病灶未见变化或出现缩小[4]。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型变量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通过字2检验先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计算危险因素的比数比(odd ratio,OR)及具体P值。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本组中活检对恶性结节的诊断灵敏度为88.5%,阳性预测值为100%,对良性结节的诊断特异度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1.3%,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2.3%。结节病灶同轴活检穿刺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比较见表2。

    2.2 气胸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病例共15例(19.2%)发生气胸,10例为轻度气胸,3例为中度气胸,2例为重度气胸。4例中、重度气胸经抽吸后转化为轻度气胸,1例重度气胸随访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均胸腔插管处理。单因素分析显示气胸发生与病灶-胸膜距离(P=0.014)、穿刺针-胸膜角度(P=0.012)有关,而与患者性别、病灶大小、病灶位置、患者体位、穿刺次数、肺气肿有无均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气胸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病灶-胸膜距离(OR=29.24;95%CI:5.98~113.62)、穿刺针-胸膜角度(OR=8.34;95%CI:5.27~33.42)有关,见表3。
, 百拇医药
    2.3 出血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14例(17.9%)患者出现出血,其中肺实质内出血10例(12.8%),均为轻度病灶周围出血渗出,6例(7.6%)患者出现咳血,随访未见血胸并且所有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发生与病灶-胸膜距离(P=0.019)有关,而与患者性别、病灶大小、病灶位置、患者体位、肺气肿有无均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病灶-胸膜距离(OR=26.29;95%CI:13.58~99.52)。

    3 讨论

    肺癌的预后情况与其治疗开始时的病理分期有一定相关性,由此认为,对肺癌患者,只有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而肺部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的难题,然而肺部小结节的性质决定患者治疗策略的制订,因此明确肺结节性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5]。Wallace等[6]报道CT引导下单针活检对小于1 cm的结节诊断准确性为87.7%;Ng等[7]报道报道CT引导下单针活检对小于1 cm的结节诊断准确性为78.8%,而本中心同轴活检对小结节诊断的准确度为92.3%,高于上述研究结果。分析原因多为:虽然单针活检比切割活检阳性率高,但相比较,它要求取得的组织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初学者来讲,抽吸病变组织往往较为困难,仅能抽出极少量组织,这大大降低了活检结果的阳性率,同轴穿刺活检能1次穿刺,多次取材,避免了反复穿刺带来的创伤,降低了病变经穿刺通道种植转移的发生率,提高了活检的安全性,而内套的活检针可被反复引入病变组织确保了活检针每次都能在病变组织内获取组织,从而提高了活检的准确性。, 百拇医药(邓伟 胡洋 徐亚琼)
1 2下一页